XRT中文网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150名候选人事迹


发布日期:2025-01-04 19:07    点击次数:75
    151.丁晓兵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30部队政治委员。丁晓兵在1984年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荣立一等战功,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被誉为“独臂英雄”。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要组织照顾,放弃到地方任职、军校任教、机关工作的机会,坚持在基层部队摔打锤炼。他永葆“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的英雄本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洗衣服、握笔写字、打背包练起,训练场摸爬滚打样样争先,数十次参加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扑救山林大火,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优秀的师政委。他当指导员时,所在连队被评为军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当教导员时,所在营被师评为全面建设先进营;当团政委时,团队被武警部队记集体三等功。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学习,仅读书笔记就写下了900多万字,结合工作实践先后创造的105条经验被上级肯定和推广。他严格自律,多次拒收送上门的钱物,坚守原则婉拒亲人的请求,保持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152.马万水(1923-1961) 男,汉族,河北省深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龙烟铁矿“马万水小组”组长、龙烟钢铁公司井巷工程公司副经理。马万水于1949年来到河北龙烟铁矿当工人,这个矿解放前几经敌人破坏,早已千疮百孔,加上30号石巷是坚硬的石英岩层,工人们苦干一个月才打进去1.7米。当时年仅26岁的马万水被调到该矿5组,他看到全组一块干,工作效率低,便倡议分班赛着干。于是5组成了全矿第一个分班干活的小组和第一个开展爱国红旗竞赛的小组。马万水进组一个月后,全月掘进效率由1.7米提高到了6米。1950年6月,掘进5组以手工操作月进石英岩巷道23.7米的速度,创造了全新纪录,5组被正式命名为“马万水小组”。在以后的十几年中,“马万水小组”刻苦奋战、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开凿工艺史上的奇迹。1954年,他们开凿1080平峒时,松散的沙石岩层使他们难以前进,他们创造了“超前支架密集棚子开口法”;开凿1850平峒时,遇到了“流沙大断层”,他们又创造了“打撞楔法”、“深坑作业法”等。“马万水小组”多次创造全国黑色金属矿山的掘进最高纪录。他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马万水小组”两次被授予全国模范集体称号。 153.马永顺(1914-2000) 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    生前曾任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副局长。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上世纪50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都是站着伐木头,造成树根过高。为了多出木材,他就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东北林区推广了他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他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他创造的“流水作业法”、“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被写入全国手工伐木作业教科书,使劳动效率普遍提高35%至50%。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号召,他积极投身绿化事业,决心把自己伐的36000棵树补栽上。1991年,他已78岁高龄,还差近千棵树没栽,他就带领一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营造义务林,当年栽树1200多棵,终于完成了夙愿。截至1999年,他带领全家共义务植树5万多棵。他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54.马恒昌(1906-1985)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县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党委副书记、总机械师。“马恒昌小组”原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小组。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这个小组在马恒昌的带领下,在敌机不断骚扰轰炸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完成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以优异的成绩于1949年4月28日获得“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在授旗会上,这个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任组长。马恒昌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下达给他们的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从1950年至1978年,“马恒昌小组”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他是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55.马恩华(1937-1995) 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省保定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1984年,马恩华担任原河北省保定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职务时,该厂正陷入生产经营困境。靠着企业家的胆识和才干,他顽强拼搏,锐意改革,使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到1994年,保定一棉公司实现利润列全国同行业第一,成为一个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0余项的大型骨干企业。1988年至1993年,连续6年位居全国棉纺50家利税大户前十名,1994年进入行业前五名。他非常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10年中企业共采纳职工建议27800多条,创经济效益4300多万元。他十分关心职工利益,从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到食堂的饭菜质量,都挂在心上。为了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了36栋宿舍楼。但是,企业3次分房他都带头不要,一直住在老伴单位分配的一套3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直到1990年他才搬进自己厂里盖的宿舍。马恩华始终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为企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他积劳成疾,1995年不幸去世。1995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56.马海德(1910-1988)原名乔治?海德姆,男,出生于美国,原籍黎巴嫩,中共党员。生前系卫生部高级顾问,曾任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马海德1933年毕业于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他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革命,最初在上海从事医疗工作,随后参加上海国际友人组织的马列主义小组,协助我地下党开展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到陕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战斗在陕甘宁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他随中共中央转战到西柏坡,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为解放区军民服务,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称赞。1938年至1940年仅3年时间里,他就为陕北军民治病4万余人次。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马海德担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海德留在中国,继续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马海德为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基本消灭性病和防治麻风病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 157.马寅初(1882-1982)男,汉族,浙江省嵊州市人,无党派人士。1915年回国参加工作,生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毕生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追求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他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时期,曾声援青年学生爱国行动;抗日战争时期,曾因反对蒋介石集团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反对官僚资本而被监禁达数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又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坚决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发展我国文化教育和经济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马寅初的众多著作中,《新人口论》是一部卓有见地的代表作,它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为计划生育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持真理的无私精神,为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他是第二、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93年荣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158.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她们对发球、拦网等技术动作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成百上千次,对训练比赛造成的肩、腰等伤痛从不叫苦叫累。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创了中国女排的新纪元。之后,中国女排再接再厉,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相继蝉联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和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为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各族儿女不断奋发向上,追求卓越。 159.孔祥瑞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现任天津港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党支部书记。孔祥瑞参加工作30多年来,坚持边干边学,学以致用,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把“活”知识变成真本事,逐渐由一位初中文化的工人成长为生产一线的“蓝领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把岗位工作当作课堂,把技术改造当作课本,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学习与摸索。为尽快掌握设备性能与操作技术,他每天都把技术资料带在身边,有空就背,背完再到设备前对比了解。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克服了自身的“知识屏障”,而且练就了“听音断病”的一手绝活,成为“门机大王”和“排障能手”。多年来,他从一个岗位换到另一个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近年来,由他主持的技术创新项目180多项,为企业节约增效过亿元。“电缆卷筒防出槽下滑保护装置改造”和“大型散货取料机走行防碰撞保护装置改造”等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09年,他主持完成的“降低皮带机万吨故障时间”攻关项目,把皮带万吨接卸故障时间降低近六成,填补了我国港口系统设备接卸煤炭的一项技术空白。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60.孔繁森(1944-1994)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孔繁森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乡村、牧区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    1988年,他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跑遍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敬老院和养老院,为教育事业奔波操劳,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他领养了地震灾区的3个藏族孤儿,并隐姓埋名先后3次为他们献血。1992年,他又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1994年,阿里高原发生罕见暴风雪灾,他带领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区,把救济粮和救济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每天工作到深夜两点多才休息。在他带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5%。他受到藏族群众的普遍称赞,被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1994年11月,他在考察工作途中因车祸殉职,终年50岁。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161.巴 金(1904-2005)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文学家。巴金1923年离开四川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灭亡》。在1929年至1949年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憩园》、《寒夜》等,另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部。1935年起,他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持出版了众多现代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1957年,他与靳以共同创办《收获》杂志,并担任主编。1978年至1986年创作五卷《随想录》。其著作结集为《巴金全集》26卷,翻译作品结集为《巴金译文全集》10卷。在长达7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真诚、热情、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他是“五四”新文学最有影响和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和编辑家,广大读者称他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他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奖、苏联人民友谊勋章,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评为外国名誉院士。 162.文花枝女,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2003年在湘潭新天地旅行社(现更名为湘潭花枝新天地旅行社)当导游员。现为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学生。2005年8月28日,文花枝在带旅游团途中遭遇车祸,车上人员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当营救人员几次想把坐在车门口第一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去时,她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导游员的工作职责,大声说:“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并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在这起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四、五、六、七根肋骨骨折。她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将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最后一个被解救。因为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术。工作中的文花枝一直是一名用真诚和微笑对待游客的阳光女孩,她把游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每带一个团,她都按事先的承诺服务,每到吃饭时,她都先安排好游客,自己才最后吃。游客称赞她是人品上的“导游”,是职业道德的“导游”。她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163.方永刚(1963-2008)男,汉族,辽宁省建平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对党充满深厚感情,对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坚定信仰,20多年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先后出版《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16部专著,完成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他在学院率先提出让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编写出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等教材,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他热情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辅导1000多场次,从海军到陆军、空军和武警部队,从基层舰连到仓库、干休所等单位,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誉为“大众学者”、“平民教授”。2006年11月,他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一方面顽强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利用化疗间隙从医院返回学院,为学员上完该学期最后课程。方永刚真情传播、模范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08年3月,他因病逝世,终年45岁。2007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164.方红霄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1990年入伍,现任武警云南省总队昆明市支队副支队长。方红霄牢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舍生忘死,无所畏惧,带领官兵查缴海洛因等毒品45公斤、各种枪支41支、子弹2172发、黄色制品957件、管制刀具3万多把,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19人,成为让犯罪分子胆寒的“护法勇士”。面对人民群众,他饱含着赤诚与真情,以“执勤好比执法,即使千难万难,也不能为难父老乡亲”为信条,两次在枪口下舍身救出被歹徒劫持的人质,数次冒死排除了即将爆炸的手雷,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遇到有困难的群众,他慷慨解囊,热心援助,在火车站执勤的6年中,先后接济过往旅客60多人,帮助数十名走失的孩子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无私无畏、一尘不染的浩然正气,塑造了新时期人民忠诚卫士的光辉形象。他兢兢业业,屡立新功,20次出色完成扑救森林大火、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安保等重大执勤处突任务。    他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等荣誉称号。 165.毛岸英(1922-1950)男,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父亲“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166.王 杰(1942-1965)男,汉族,山东省金乡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3081部队工兵营1连5班班长。王杰入伍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培养,处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1965年5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1965年7月,王杰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埋排雷和爆破训练。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实爆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根据王杰生前的愿望和表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全国军民学习和发扬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国防部命名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1965年11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分别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开展学习王杰活动。 167.王 选(1937-2006)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58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大学教授,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计算机应用专家。王选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他自1975 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取代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同时,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选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公认为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他被誉为“当代毕昇”。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168.王 瑛(1961-2008)女,回族,四川省小金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四川省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走上纪委领导岗位后,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为民服务零距离”、“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等措施,有力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腐败分子,她疾恶如仇,在查办案件中,面对威胁和阻力,刚正不阿,毫不退却。她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她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拒绝弟弟等亲属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她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先后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帮助露宿街头的“背二哥”建起了民工公寓,支持涉水过河不方便不安全的山区群众建起了被称为“连心桥”的桥梁。2006年7月,她晕倒在抗旱第一线,经诊断患上肺癌,但她没有放弃工作,反而加倍努力。“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严格执纪,保证了全国各地支援的款物全部用在救灾上。2008年11月,她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去世,终年47岁。她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169.王书田男,汉族,江苏省沛县人,中共党员。1953年出生,现任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污贿赂局局长。“常怀爱民之心,长思职责所在”是王书田始终不渝的追求。从事政法工作30年来,他始终坚持公正执法,秉公办案,所办理过的案件,件件证据确凿。他经手办理了94件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他带头查办了14起农民痛恨的村官腐败犯罪案,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俺们身边的检察官”。     他主管的反贪工作在西安市检察系统连续五年名列前茅,他所在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青年文明号”。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身患多种疾病。在患肝硬化、糖尿病综合征并得知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他视职责重于泰山,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曾三次累倒,两次吐血,摘除脾脏,两次被送入医院进行急救,仍以铁人般的毅力战斗在岗位上。他用“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办好案”、“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价值”的坚定信念,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检察官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人民检察官的高大形象。2006年,他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等荣誉称号。 170.王乐义男,汉族,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人,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现任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1978年,王乐义因直肠癌做过大手术。尽管身体不好,但在当地群众强烈要求下,他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重担。为了兑现上任时带领群众致富的诺言,他先到农业大学拜师学艺,后三下关东“取经”,经过数百次试验,带领乡亲们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引发了蔬菜生产领域的“绿色”革命,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成功后,以他为首的“技术小分队”把这一技术无偿传播到全国26个省区市。现在,三元朱村仍有140多人常年在外地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有28人被聘为当地科技副乡(镇)长,4人被聘为科技副县长。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水平,占领蔬菜生产的“制高点”,王乐义在蔬菜种植、加工、品牌塑造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目前,无公害蔬菜、“绿色通道”、“乐义”牌商标、第五代蔬菜大棚等不断涌现,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生产技术一直在全国农村处于领先地位,谱写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新篇章。他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71.王有德男,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人,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现任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有德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他团结带领干部职工,20多年坚持治沙播绿、兴场富民,完成治沙造林45万亩,控制流沙面积58万亩,建设沙地果园4000多亩,兴办5个多种经营公司,建立1000余亩苗木花卉培育中心,对外承揽100多处绿化工程,创收1亿多元,弥补治沙资金不足,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改革发展之路,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极大地改善了林场生态环境和全场职工的生活条件,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他成功组织实施了6个外援治沙项目,为我国林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探索了一条新路。目前,林场固定资产由1985年前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300万元,林木资产由1985年前的不足500万元增加到3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实现了“山上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72.王启民男,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现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1961年,王启民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坚定“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油田地质开发研究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他提出的“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70年代,他主持进行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90年代,他组织实施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使大庆油田实现了3年含水上升不超过1%,与国家审定的开发指标相比,5年累计多产原油610多万吨,增收节支150亿元。40多年来,他先后主持了油田8项重大开发试验任务,参加了40项科研攻关课题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他的辛勤工作,为大庆油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就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73.王进喜(1923-1970)男,汉族,甘肃省玉门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石油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的称号。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树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被人们誉为“铁人”。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身患胃癌,在病床上仍然关心着油田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病逝时年仅47岁。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74.王顺友男,苗族,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人,中共党员。    1965年出生,现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王顺友担负着从木里县城到倮波乡邮路的投递工作。这段马班邮路往返里程360公里,山高路险,气候恶劣,有时一天要经过几个气候带。由于投递路线长,他一年有330天左右的时间奔波在邮路上,饿了就吃几口糌巴面,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困了就睡在荒山岩洞。但他仍然坚韧执着、乐观向上,唱着自编的山歌,一丝不苟地勤奋工作,年年出色完成投递任务。24年来,他在雪域高原送邮行程达2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24年来,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热心为农村发展经济办好事、办实事,为农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致富信息,购买优良种子。为了给群众捎去生产生活用品,王顺友甘愿绕路、甘愿贴钱、甘愿吃苦。多年来,王顺友成了邮路沿线百姓联系山外的纽带。他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人生追求,受到当地藏族同胞的衷心爱戴。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75.王淦昌(1907-1998)男,汉族,江苏省常熟市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1年,他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3年到1956年,他领导建立云南落雪山宇宙线实验站,使我国宇宙线研究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1959年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1年开始,他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4年,他独立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成为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84年,他又领导开辟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新领域。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等一起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受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以此为契机,国家制定了“863”计划,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76.邓平寿(1956-2007)男,汉族,重庆市梁平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30多年中,邓平寿扎根偏远艰苦农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发农村特色产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使当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田坎书记”、“农民书记”。他带领干部职工多方筹资,组织群众硬化了48条108公里村级公路,还在各村建起标准卫生室。他聘请专家传授技术,发展壮大柚子、蚕桑等支柱产业,全镇蜜柚和蚕桑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他任虎城镇主要领导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增长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6倍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倍多;农民纯收入增长5倍,达到300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成为重庆最早实现“自来水、电、电视、程控电话、硬化公路”五通的乡镇。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出差时总是住最低标准的房间,一件毛衣穿了20多年。2002年查出肺部良性肿瘤,手术后6天就回到镇上,在寝室里边输液边工作。2007年1月下村检查工作时,他因积劳成疾,突发重症胰腺炎倒在了工作第一线,于2月不幸去世。2007年,他被重庆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 177.邓亚萍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共党员。1973年出生,现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国乒乓球女队原队员,国际级运动健将。1989年,邓亚萍进入国家乒乓球队。在国家队期间,她以顽强的毅力,刻苦训练,总是超额完成规定训练任务,平均每天增加训练量4小时。在练习全台单面攻时,她在腿上绑沙袋,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发”,她每次都是全神贯注,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次训练下来,汗水都湿透她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浸湿一片地板。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从颈部到脚踝,她身体很多部位都有伤病。腰肌劳损、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骨刺,这些伤痛,她在训练和比赛中都忍着,痛得厉害就打一针封闭,有时脚底磨出了血泡,流出脓血,她仍坚持练、接着打。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她在乒乓赛场上取得了卓越不凡的成绩。1989年至1997年间,她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4项奥运会冠军,其中获第25、26届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和双打“双料”冠军。从国家队退役后,她热心体育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北京申奥活动,并出任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178.邓建军男,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现为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是当代产业技术工人的突出代表。他中专毕业后继续刻苦学习,研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专业,知识积累使他成为工厂技术骨干。当公司进口的外国设备发生故障时,他带领工友们认真研究设备原理,破解了一道道外国设备维护运行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目前,公司有效应用了世界牛仔布18项最新技术中的15项。他敢于对进口设备进行改造,经改造后的外国设备,操作程序简单,与同类进口设备相比,更具可操作性,部分功能超过了同类进口设备,更符合中国的生产实际。他敢于创新,用数控机床和电路板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牛仔布的预缩率精度控制在2.5%以内,优于3%的国际标准。他研制的“颜料组份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填补了世界空白。他先后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技术改造,解决了连续生产不停车这一技术难题。20多年来,他参与公司的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其中,独立完成150个,给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79.邓稼先(1924-1986)男,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树立科技强国的理想。1948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了发展国防科研事业,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他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在组织领导与规划中国新的核武器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忘我地投入科学研究,而且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牺牲奉献精神。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80.丛 飞(1969-2006)原名张崇,男,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丛飞是一名用爱心感动中国的“业余歌手”。从他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英年早逝,一直怀着诚挚的爱心,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等地的贫困山区,认养资助一批批辍学儿童。十多年中,他先后资助了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1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累计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但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加入深圳义工联10年中,他义工服务时间超过6000多小时,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占演出总量的一大半。2006年4月20日,曾无私救助183个贫困儿童的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而病逝,年仅37岁。就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为6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丛飞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等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首届中华慈善奖。 181.冯理达(1925-2008)女,汉族,安徽省巢湖市人,中共党员。1947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冯理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从1949年写下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起,数十年如一日坚信党的领导不动摇。她热爱祖国,作为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女儿,广泛联系海内外爱国人士,努力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她热爱军队,竭诚为官兵服务,经常深入军营巡诊、调研和授课,组织力量研究抗疲劳、抗严寒、抗饥饿等方面的课题,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热爱岗位,长期致力于中国免疫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29次带队赴传染病疫区和地震灾区指导防疫治疗工作。她热爱人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的20年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普及健康教育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她先后无偿为灾区群众、癌症患者和孤残儿童捐助钱物达300多万元。她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和白求恩奖章。 182.包起帆男,汉族,浙江省镇海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出生,现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是一名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在港口生产一线从事物流工程的研发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结合港口生产实际,开展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的研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被誉为“抓斗大王”。进入新世纪,他又领军发明了在国际上被誉为“人类运输方式革命”的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他提出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2006 年5月,在第95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他获得4 项金奖,成为105 年来一次获得该展会奖项最多的人。20多年来,他与同事共同完成了120 多项技术创新项目,其中3项获国家发明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项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任命他负责领导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航运界在领衔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他是中共十四大至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83.史光柱男,汉族,云南省马龙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82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史光柱在执行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上8处受伤、双目失明,仍带领官兵出色完成任务。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在生命的“制高点”上,依靠顽强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史光柱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小草》走进千家万户,并多次在全国作事迹报告,是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心目中的杰出青年。1986年,史光柱被特招进入深圳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业,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他坚持文学创作,在国内外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作品获全国性文学奖17次。诗集《我恋》获广东省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获深圳大鹏文学奖,《眼睛》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奋发文学进步图书奖、云南省第二届文艺文学类一等奖。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多年来,他还拖着残疾的身躯,坚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帮助千余名残疾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二、三等功5次。 184.史来贺(1930-2003)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七里营镇刘庄村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史来贺在长达51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刘庄成为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上任伊始,他就带领刘庄人战天斗地,用了20年时间,把刘庄750多块凹凸不平的薄地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技术,使皮棉平均亩产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他带领群众先后兴办了畜牧场、机械厂、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制药厂等企业,用他的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带出了好党风、好村风、好民风,使刘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他常说,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搞农业,他与群众一道起早贪黑,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办企业,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进行市场调查,组织论证,搞试验,攻难关,呕心沥血。刘庄的每一块田地、每一个企业,刘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他是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常委,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85.叶 欣(1956-2003)女,汉族,广东省徐闻县人,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急诊科工作20年,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2003年春节前后,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担负了接诊非典患者的任务。面对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非典患者,面对死神的挑战,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她周密筹划、冷静部署,始终坚持亲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当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来,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最艰难的工作争着干,最危险的活抢着做。为了减少其他人的感染机会,她几乎包揽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患者,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2003年3月4日中午,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被确诊染上了非典型肺炎,后因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凌晨逝世,年仅47岁。叶欣是无数抗击非典战斗英雄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卫生战线涌现的一面旗帜。她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获白求恩奖章、国际南丁格尔奖章。 186.甘远志(1965-2004)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甘远志从事新闻工作18年,尤其是2001年6月调到海南日报社后,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精神,采写了许多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他仅在海南日报社工作的1000多个日子里,采写的稿件达1000多篇。他的作品如《碑,是人民树的》、《洪灾区采访记》、《南充发生五?二三严重事件》、《海南铁路百年梦》、《掌声,15次响起》等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好新闻,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他的敬业精神在新闻界有口皆碑。他本来是可以坐办公室的,却要求到最偏僻落后地方驻站采访。为了给读者提供最新最鲜活的报道,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前是报道空白的领域,他挖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以前少有问津的部门,却被他跑成“热门”;枯燥的、难采访的题材,难出稿、别的记者不愿跑的部门,成了他报道中最活跃的领域。不是新闻的,拿钱买不动他;该监督批评的,恐吓拦不住他。他始终以一个新闻人的姿态奔波在路上。他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精神,为这个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途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39岁。 187.申纪兰女,汉族,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中共党员。1929年出生,现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西沟村金星经济合作社社长。1952年春,申纪兰带头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社里劳动,在一个封闭贫瘠的小山沟带领广大妇女和男村民开展劳动竞赛,在全国率先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几十年里,她带领西沟群众在荒山上造林25000亩,在干石河滩上筑坝7座、闸谷坊800余座、造地900亩,营造了一座座“绿色银行”,开发了一块块肥沃良田,把一个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成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改革开放以来,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先后建成了铁合金厂、焦化厂等企业,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有西沟特色的企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把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她是第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88.白芳礼(1913-2005)男,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人。生前是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职工。白芳礼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1944年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后进入天津市河北运输场工作。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靠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为了梦想,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在里面住了5年。按每蹬一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相当于蹬着三轮车绕地球赤道18圈。他生活俭朴,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已经81岁高龄的白芳礼硬是把自己两间老屋给卖了,又贷款成立“白芳礼支教公司”,挣得的利润全部捐给了贫困的孩子。几年来,他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孩子上学。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他的默默奉献精神,感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05年他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授予全国职业守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89.任长霞(1964-2004)女,汉族,河南省睢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任长霞做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案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人,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坚持定期接待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查处信访积案,3年中共接待群众信访3000多人次,使400多户上访老户罢访息诉。她维护群众利益,要求公安工作从老百姓关注的事情做起,她走遍了登封市农村的千家万户,走到哪里就把公安干警的义务和责任履行到哪里,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登封市社会治安。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她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190.刘文学(1945-1959)男,汉族,重庆市合川区人,少先队员。生前系重庆市合川区(原四川省合川县)渠嘉乡双江村小学学生。刘文学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地主老财欺压,直到解放,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他自幼品学兼优,上小学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先后当选为小队长、中队长。他时刻牢记“我们全国各地的小孩子,都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以刘胡兰、黄继光等革命英雄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坚决维护集体的利益。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王荣学见事情败露,拿出一块钱想收买刘文学。面对王荣学的收买和威胁,刘文学丝毫没有动摇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高声叫道:“不要你的臭钱!”随即,他不顾个人安危,与坏人展开了搏斗,终因年幼力薄,被王荣学活活掐死,牺牲时年仅14岁。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并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当年,中央有关部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组织开展了“学习刘文学,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1983年,国家民政部批准刘文学为革命烈士。 191.刘英俊(1945-1966) 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44部队重炮连战士。刘英俊把忠诚于党作为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树立革命人生观。他担任部队驻地附近小学“校外辅导员”,经常给小朋友讲革命传统,还用节省的津贴费给学校购买图书。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在连队,他是“业余修理员”,主动修理损坏的连队桌椅、门窗。在医院住院,他是“劳动休养员”,帮助重病号打水、端饭,协助医护人员扫地、刷痰盂。出差途中,他是“义务勤务员”,扶老携幼,急人所难,好事做一路。1966年3月15日,他所在炮连到佳木斯市郊外执行训练任务过程中,一辆炮车辕马被汽车喇叭震惊,冲向人群,情况十分危急。担任炮车驭手的刘英俊用肩膀猛抵惊马,惊马被迫拐上公路旁侧小道。但这时炮车前面不远处的6名儿童,被飞奔而来的惊马吓得不知所措,生命受到威胁。刘英俊不顾个人危险,用力将缰绳缠在胳膊上,向后猛力一拉,使惊马前蹄腾空而起。接着,他双脚踢向马的后腿,使尽全身力气踢倒惊马。6名儿童安然脱险,他却被压在翻倒的车下,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1岁。1966年,他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192.华罗庚(1910-1985)男,汉族,江苏省金坛县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    生前曾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为中国当代数学发展及其应用作出重大贡献。他初中毕业,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边做工边自学。1930年春,他的学术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引起了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高度重视,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工作。随后,华罗庚出版了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和一系列学术论文,并先后赴苏联、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美国一所大学给他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他在多复变函数、数论、代数及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果,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致力于数学为国民经济服务。在生命的最后20年,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广应用数学方法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双法”——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嘉庚物质科学奖。 193.华益慰(1933-2006) 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53年入伍,生前系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主任。华益慰从医50多年中,忠实践行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模范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华益慰一直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在胃肠、肝胆、甲状腺、乳腺、小儿普外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年过七旬仍坚持每年做100多台手术,累计治愈上万名患者,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从未收过一次“红包”,没做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被广大群众誉为“人民的好军医”、“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对党赤胆忠诚,时刻牢记军队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先后参加支援西藏医疗队和海城、唐山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保障任务和边防巡回医疗队。担任医院野战医疗队队长10年,先后培养出200多名优秀专家。华益慰身患重病之后,毅然立下了“自愿捐献遗体”的遗嘱,为祖国医学事业作最后的贡献。华益慰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华氏微笑”温暖了亿万群众。他荣获白求恩奖章,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194.吉 吉女,藏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县人,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1984年参加工作,西藏登山队运动员。吉吉是中国第一支女子登山队首批运动员之一。1989年,经过严格的选拔,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选入西藏登山队。1992年,她与西藏登山队国际级运动健将仁那(2005年罹难)结为伉俪。1999年5月,他与丈夫仁那一起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顺利完成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圣火采集任务,成为国内第一对同时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夫妻。2005年参加中国女子登山队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活动,她再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2007年7月12日,她与西藏高山探险队14位队员一同登上了海拔8068米的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鲁姆Ⅰ峰的顶峰,成为登顶该山峰的首位中国女运动员。2008年5月8日,举世瞩目的奥运圣火首次登顶珠峰,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成功在珠峰传递。作为第一棒火炬手,她和队友们亲历和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实现了北京奥运会圣火上珠峰的庄严承诺,也实现了她为祖国争光,为奥运加油,为北京奥运攀登珠峰的梦想。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授予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5.向秀丽(1933-1959)女,汉族,广东省清远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工会委员、班长。1956年公私合营后,向秀丽在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当上了一名包装工。她工作积极,埋头苦干,不讲价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克服文化水平不高的困难,刻苦钻研,掌握了甲基硫氧嘧啶化学药剂试制操作技术。1958年12月13日晚,向秀丽和两个当班的工人正忙碌地工作,突然一瓶无水酒精脱手往下滑,瓶身破裂,瓶内酒精全部泻出,向四周漫流,因受附近制药用的正在燃烧的10个煤炉热辐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如不及时扑灭,将会引起不远处60多公斤易燃易爆的金属钠爆炸。一旦金属钠爆炸,将引起整个厂区及附近居民区的重大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在千钧一发之际,向秀丽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身躯扑向燃烧的酒精,与烈火展开殊死搏斗,最终避免了一场恶性爆炸事故的发生。然而,向秀丽却被大火烧伤,她全身烧伤的面积达67%,其中二、三度烧伤占65%。她在医院休克了三天三夜,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工厂的损失和同事们的安全情况。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严重而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她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96.孙道临(1921-2007)男,汉族,浙江省嘉善县人,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工作,生前曾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作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主演和参演了《南岛风云》、《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万紫千红总是春》、《革命家庭》、《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影片,塑造了李侠、觉新、江梅清、萧涧秋、李四光等一大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他优雅而不失刚毅的气质和细腻而充满韵味的表演,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赢得观众的盛誉,成为几代人敬重和爱戴的电影艺术家。他热爱文学,喜好音乐,擅长朗诵,多才多艺,在诗歌散文的创作上颇有成就。1984年后,他相继执导了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继母》、《詹天佑》和10集电视连续剧《孟丽君》等。影片《詹天佑》被列为建党80周年重点献礼片。他长期热心于中外电影文化和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多次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委,经常出国讲学、演出,为介绍中国电影、传播中国文化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被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被中宣部等有关部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197.廷?巴特尔男,蒙古族,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他1974年从呼和浩特来到萨如拉图亚嘎查插队,在草原上一干就是30多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多次有回城的机会。他所在的萨如拉图亚嘎查由于过度放牧,连年干旱,草场严重退化,牧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1993年他当选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决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首先在自家牧场实行围场轮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牧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他的带领下,全嘎查牧民都实行了“围栏轮牧”和“减羊增牛”,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改善了牧民生活。如今的萨如拉图亚水草丰美,是当地生态条件最好的嘎查,现在又修了路,通了电,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近年来,他又带领牧民群众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力开发建设高产饲料基地,建成了全盟第一个沙地保护区,注册成立萨如拉牛业公司,投资230万元大力发展沙地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建设养畜的成功之路。目前萨如拉图亚嘎查人均纯收入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元达到2008年的8736元。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198.成 龙原名陈港生,男,汉族,香港人,无党派人士。1954年出生,1971年加入嘉禾电影公司,现为成龙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演员。成龙在孩童时期就开始练武学艺,长大后专门做名演员的替身,往往做最危险、最卖力的工作。经过勤学苦练,顽强奋斗,他逐渐在演艺界崭露头角。1978年,他因主演影片《醉拳》而成名。多年来,他主演的影片超过60部,以功夫片、喜剧片为主,主要作品包括《警察故事》、《A计划》、《重案组》、《神话》等,深受观众喜爱。长期以来,成龙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统一大业,积极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成龙素来热心公益事业,1988年成立成龙慈善基金会,2006年成龙宣布将自己的一半财富保留在基金里,主要用于救灾、医疗、环保、教育等事业。多年来该基金发起了“龙子心”工程、“一元钱建学校”等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援助。2008年,“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龙以“成龙杨受成公益慈善基金会”名义捐出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救灾。2005年,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是首位获此奖项的香港演员。2008年12月,他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199.朱光亚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共党员。1924年出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参加工作。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1962年,他主持编写的《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两个纲领性文件,对争取在两年内实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两弹”技术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他参与组织了秦山核电站的筹建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研究。80年代后,他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九大至十四大代表。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祁爱群(1963-2003)女,汉族,江苏省靖江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西藏班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祁爱群是新时期党的组工干部的优秀代表。1984年,祁爱群即将从西藏农牧学院毕业,学校动员她留校工作,家人也联系好了在上海的工作单位。但她毅然选择了去平均海拔4500多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的羌塘草原——西藏那曲工作。这一去就是20年,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天。2000年,祁爱群被选派到海拔4700米的班戈县工作,在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的3年时间里,她克服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工作条件更加艰苦等困难,在身患多种高原疾病的情况下,先后深入10多个乡镇,行程8万多公里,指导基层工作,为班戈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当草原牧民遭受雪灾时,她主动请缨积极投身到救灾行动中;当看到有牧民生活处于贫困状态时,她寝食不安、倾力相助;当干部群众遇到难处时,她不顾自己身体患病坚持为他们忙碌奔波;当同事一家居住困难时,她不惜让出自己刚分到的新居。2003年12月13日,年仅40岁的祁爱群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上,用宝贵的生命深刻诠释了“老西藏精神”。2004年,她被追授全国优秀组工干部荣誉称号。 201.老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男,满族,北京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系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老舍一生共创作了800多万字的文学艺术作品。1924年,他应聘赴英国伦敦大学讲授中文,其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等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他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其间完成了《猫城记》等长篇小说、《赶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大量散文诗歌的创作,其中《骆驼祥子》等名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南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他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讨伐日本侵华罪行、鼓舞军民斗志的文艺作品。1946年他赴美讲学,完成《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两部长篇小说,其中,《四世同堂》叙述北平沦陷区人民由忍辱到抗争的过程,被称为史诗性的巨作。1949年回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正红旗下》、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其中,《茶馆》成为新中国话剧史上最杰出的剧目之一,也成为世界剧坛的艺术珍品。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02.许振超男,汉族,山东省荣成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出生,现任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30多年来,许振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享誉世界航运市场。近年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降低近零。他是一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优秀产业工人。他爱岗敬业,不仅自己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3.许海峰男,汉族,安徽人,中共党员。1957年出生,现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1983年7月,许海峰凭着刻苦努力练就的高超射击技术,入选国家射击队。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之后,面对迁移性视网膜炎迫使视力急剧下降的压力,他还是坚持参加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数次国际重大比赛,并相继获得13个世界冠军、30多个亚洲冠军。1995年之后,他收枪执教,先后担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国家射击队副总教练和国家射击队总教练。作为教练员,他明确科学的执教思路,既注重队员的运动技能训练,又重视团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出了一支战果辉煌、成绩优秀、获得过17个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的中国射击运动员队伍。2004年11月,他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管现代五项,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的历史性突破。“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这是他对自己和队员的一贯要求。他谦逊、朴实而又不失严谨的为人作风赢得了队员的广泛好评。他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204.达吾提?阿西木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人,中共党员。1952年出生,现任巴楚县琼库恰克乡吐格曼贝希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2月24日发生的巴楚——伽师地震中,达吾提?阿西木的5位家人遇难、4位亲人受伤。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迅速组织党员和群众投入到抢救被压在废墟下群众生命的战斗之中。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村党支部和共产党员成为危难时刻乡亲们的“主心骨”和“脊梁”,坚定了村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在灾后村民大会上,达吾提?阿西木代表支部成员向乡亲们承诺“一定要让村里的面貌根本改变”。为了让乡亲们早日住上抗震安居房,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他没日没夜地工作,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送去党的温暖。针对村里耕地少,相当一部分是盐碱地,他带领村民开荒造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村里的耕地面积从原来的40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5460亩,人均耕地面积扩大到3.76亩;林果面积由2002年的400亩增加到1400亩,新建的100个蔬菜大棚也产生了明显经济效益。该村还成了全乡的养牛专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震前的2.1万元猛增至35万元。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5.邢燕子女,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她没有回到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的豪情壮志,回到当时的宝坻县司家庄村,每天与乡亲们一起去插秧苗、种高梁。司家庄村是个缺少劳力的穷村,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村里劳动力少,她先是组织成立幼儿园,解放妇女劳动力,后来干脆带领女团员,组成了“燕子突击队”。很快,“燕子突击队”从7人扩大到了16人,影响带动全村妇女干了起来。冬季,她带着突击队员砸开三尺厚的冰结网打鱼,晚上打苇帘子,3个月就给村里挣了3600多元钱,种下430亩高产麦,向荒洼要粮。她经历了艰苦生活的考验,数年如一日地忘我劳动,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在我国农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成为“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曾先后5次受到毛泽东接见、13次受到周恩来接见。她的先进事迹引起全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响,成为影响一代人的青年标兵。她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6.吴大观(1916-2009)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原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到美国莱康明发动机厂和普惠公司学习深造。1947年3月,他拒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回来报效祖国。1949年11月,他任新中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参与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他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支航空动力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对党忠诚,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从1994年开始,他每年向组织继续多交党费4000—5000元。此外,他还为“希望工程”等捐款9万多元。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床上叮嘱家人拿出10万元积蓄交纳最后一次党费。他被原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荣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7.吴仁宝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中共党员。1928年出生,现任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华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始终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牢记发展是硬道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带领华西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共同致富道路。他60年代就冒着风险开始创办乡镇企业。改革开放后,他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行企业合作制等制度创新,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农副工综合发展,在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注意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提高村民精神文明素质,亲自编写“村歌”等,开展“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他心系华西,心忧天下,帮扶中西部建立“省外华西村”。近年来他又将周边16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大华西共同发展的版图。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组织上给他的1.3亿元奖金,他全部留给了集体。在他的带领下,华西人缔造了“天下第一村”的奇迹,村年经济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上缴利税8亿多元;全村大部分人家都住上了别墅,户户都拥有至少一辆小轿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元。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8.吴天祥男,汉族,湖北省钟祥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出生,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原巡视员。吴天祥始终坚持“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的信念,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对待人民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把家里的电话向社会公布,方便遇到困难的群众及时求助。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接待上访群众2万余人次。他捐钱捐物、甚至捐骨髓,倾其所有救济困难的下岗职工,把女儿用来结婚的新房让给困难户,卖掉父母遗留的房产,抵押贷款助人创业,先后照顾过26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下了300多个“穷亲戚”。他用真情和爱心感化服刑人员。25次义务献血7000毫升,4次跳入长江救人,跳进窨井疏通公厕管道。节假日他很少休息,经常深入到困难群众的家中体察民情,将大量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疾苦向有关部门反馈,督促尽快解决。在他的影响下,湖北省成立了1万多个“吴天祥小组”,有10万多名成员,常年为群众办好事,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9.吴孟超男,汉族,福建省闽清市人,中共党员。1922年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吴孟超具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创新精神。他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创立了肝胆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填补了医学领域多项空白,被誉为“无影灯下的常青树”。他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为肝脏手术奠定了解剖学基础;发明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开创了我国肝脏手术止血技术革新的先河;成功进行了中肝叶切除术,打破了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建立了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癌疫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他所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十四大代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等,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210.吴金印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中共党员。1942年出生,现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40多年来,吴金印主动放弃组织上调他到上级机关工作的机会,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同甘共苦,忠于党的事业,不计名利,不怕艰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树立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卫辉市狮豹头公社工作10多年间,他在群众家住了7年,在治水工地住了8年,带领群众打通6个山洞,筑起85道大坝,建起25座水库和蓄水池,架起8座公路大桥,营造良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使一穷二白的山区发生了巨大变化。1987年,吴金印调任唐庄乡党委书记,带领群众建起了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田,兴办了无氧铜杆厂、电工厂、水泥厂等企业,使唐庄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唐庄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6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0元。他严于律己,心系农民,甘愿到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    他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11.吴登云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1940年出生,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原院长。吴登云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志愿来到祖国版图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他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多次放弃回家乡或条件较好地方工作的机会,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了抢救民族兄弟,他先后无偿献血30余次计7000多毫升;为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割下13块皮肤移植到患者身上。他充满仁爱之心,只要有病人求医,不管多远,都随叫随到,遇到经济贫困的病人,还帮助垫支医药费。乌恰县地广人稀,牧民缺医少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足迹踏遍了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给草原人民带去了生命的阳光,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为了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治病,改变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他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 212.宋鱼水女,汉族,山东省蓬莱市人,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司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她办理的第一个案件尽管案情复杂,但经过认真做工作,仍然依法为一位菜农讨回了血汗钱,那位菜农捧着讨回的钞票痛哭流涕,连连向她表示谢意。她坚持“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职业追求,独立办案十余年来,公正高效地审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1500余件,其中5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同时作为庭长,她带领全庭同志审结案件4643件,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视为信得过的好法官。她发表了十多篇对审判实践有积极意义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探索出一套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确立了“准确把握公正尺度,引导当事人用信任的方式解决纠纷,鼓励和促进交易,确保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办案思路,并成功运用于实践,成为审判前沿的优秀带头人。她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13.张 华(1958-1982)男,汉族,黑龙江省虎林市人,中共党员。1977年入伍,生前系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张华品学兼优、助人为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战士。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思潮复杂的形势,张华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他通过写信、寒暑假登门谈心,帮助多名中学同学战胜挫折,校正人生航向。1982年7月11日,西安市霸桥区新筑乡69岁的魏志德老人在公共厕所疏通粪便时,被沼气熏倒,落入粪池。正在附近的张华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地下到3米深的粪池内,奋力抢救魏大爷,不幸被浓烈的沼气熏倒在粪池中,因严重中毒窒息,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4岁。张华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格,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全国范围大讨论,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张华生前所在的学员大队,坚持以张华精神建队育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学员大队”荣誉称号。1982年他被中央军委追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四军医大学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214.张云泉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现任江苏省信访局巡视员。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26年,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听来访电话几千次,以务实的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贴心人。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乡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他义务帮扶60多名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医问药,为生活困难群众捐助6万多元。在许多矛盾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极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常说:“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自己两袖清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人民满意公务员。 215.张艺谋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无党派人士。1950年出生,现任广西电影制片厂导演、名誉厂长。张艺谋从事电影工作27年来,集导演、摄影、演员于一身,共拍摄电影20部,他作为摄影师拍摄的《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以新颖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电影创作推向一个新高度。近年来,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成熟的市场运作理念,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不断创造票房纪录,为国产商业大片探索出一条成功模式。他担任总导演的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露天实景歌剧《图兰朵》、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艺术创作的重大成功,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他率领创作团队,以鲜明的主题、恢弘的场面、优美的音乐舞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成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广泛赞誉。他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各类奖项30个,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和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16.张秉贵(1918-1987) 男, 汉族, 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    上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17.张海迪女,汉族,1955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了中小学、大学和研究生课程,还自学了多门外语,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5岁时她随父母下放到聊城市莘县农村,她给村里的孩子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来,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美丽的英语》、《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语著作。多年来,张海迪在坚持学习和创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仅激励着残疾人,还极大地鼓舞了当代青年人。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218.张瑞敏  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1949年出生,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集团党委书记。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电冰箱生产技术,确立了“名牌战略”,带领员工加快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25年来,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已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目前,海尔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建厂。在全球家电市场上,海尔为中国家电和中国制造赢得良好声誉。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到“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他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许多成功案例被美国哈佛大学等列入教材。他是中共十四大至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19.时传祥(1915-1975)   男, 汉族, 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共党员。1929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现北京市崇文环卫三队)工人。  时传祥是崇文区环卫战线的一名普通掏粪工人。他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精神,在平凡的环卫岗位上无私奉献一生,为首都的环卫事业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1929年,年仅14岁的时传祥逃荒到北京当了一名掏粪工。解放初期,由于工作努力,在工友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被推选为前门区粪业工会委员兼工会小组长,他经常带领大家开展忆苦思甜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党恩。1958年,崇文区清洁队改用汽车运粪,他与工友们一起钻研,进行技术革新,增加了掏粪量。他不仅立志自己一生投身环卫事业,而且非常关心环卫事业的后继与发展。从1962年开始,他承担起对分配来的初、高中毕业生的传帮带任务,帮助青年人树立“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传祥以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他向人们生动诠释了劳动的光荣和生命的价值,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典范。他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20.李 宁  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1971年入选广西体操队,现任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级运动  健将。  1980年李宁入选国家体操队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曾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等重大国际体操比赛中共获14项冠军,被誉为“体操王子”。他独创的吊环“吊臂前摆上成支撑”等动作被国际体操联合会以“李宁”命名。1988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开办了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该公司1990年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对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赞助。2004年,该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体育用品企业。他倡导并实施的“一起运动——全国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培训”公益项目在广西等7个省区市的贫困地区广泛开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中国运动员的代表,李宁以“夸父追日”般的气魄在“鸟巢”点燃奥运圣火。他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4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5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他作为亚洲区唯一的代表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221.李 丽  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致公党党员。1962年出生,1991年停薪留职自主创业。现为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主任。  李丽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后又遭遇严重车祸。她经历过大小手术40多次,身上被切口达270多处,现在行动只能靠轮椅。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把挫折当存折,把苦难当享受,把失败当财富,把残疾当动力”。2005年初,李丽自筹资金赴北京师范大学系统学习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并通过考试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回衡阳后她创办公益性机构——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建立“丽爱天空”公益网站,开通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她深入学校、企业、社区、部队、监狱,义务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共举办讲座500多场,听众达80余万人次。几年来她共帮助百余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200多名孩子戒除网瘾,让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还向服刑劳教人员赠送书籍1200余册,义务推荐安置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她先后被32所大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13所监狱、劳教所聘为教育顾问,12个军事单位聘为心理辅导员。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等多项荣誉称号。         222.李中华  男,汉族,辽宁省新宾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成都军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  李中华入伍26年来,先后驾驶和试飞过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运输机等3个机种26个机型,安全飞行2400多小时。尤其在从事科研试飞的18年间,他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在试飞领域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从一名普通的军人成长为一名过硬的试飞员,并成为空军试飞专家,先后正确处置空中险情15起,空中重大险情5起;参加完成了十余项重大科研试飞任务,在新机鉴定试飞和新技术验证试飞中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2005年5月20日,他和战友驾驶我国某先进飞机试飞时,突遇空中重大险情,飞机进入“倒扣”状态,急速坠向地面,高度瞬间降至200多米。李中华英勇无畏,沉着处置,凭着精湛的飞行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短短7秒内,连续做出10多个动作,最终驾机安全降落,挽救了宝贵的科研试验飞机。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13次,国家航空工业部给他记功15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2007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223.李双良  男,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中共党员。1923年出生,1947年参加工作,太原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原职工。  李双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冶金行业的“工业炉渣爆破能手”。1983年,年近花甲的李双良主动请战,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高23米、占地2.3平方公里、总量达1000万立方米的渣山搬掉,累计回收废钢铁130.9万吨,还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创造经济价值3.3亿元。此后,他又带领职工在原地建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大花园。他的贡献,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的倒渣难题,更走出了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子,为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循环经济、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1996年李双良档案馆建成。建馆13年来,接待国内外参观的各界人士35万余人次,发挥了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环保教育基地等多种作用。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全球500佳金质奖章。         224.李四光(1889-1971)  男,蒙古族,湖北省黄冈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地质学家。  新中国成立之际,李四光排除干扰,从英国秘密回国,历经周折,于1950年5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先后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黄山、扬子江流域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用科学事实推翻了外国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证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1956年,李四光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他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225.李向群(1978-1998)  男,汉族,海南省琼山市人,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5121部队9连战士。  李向群成长在一个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家庭,他家富不忘报国,主动放弃优裕生活从军入伍,在部队大熔炉里,他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共产党员。参军不到两年,他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获得法律单科结业证,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战斗中,突击队员名单里本来没有李向群,但他4次递交决心书,强烈要求参加部队的抢险突击队。连日发烧的他带病坚持战斗,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救醒后,又拔掉输液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年仅20岁。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其20年短暂生命和20个月的短暂军龄,展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进取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的献身精神,谱写了壮丽的人生凯歌。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广州军区授予“抗洪勇士”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26.李国安  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共党员。1946年出生,1961年入伍,内蒙古军区原副司令员。  李国安长期战斗在条件艰苦的祖国北疆,任给水工程团团长13年间,为解决困扰边防部队和边疆人民“吃水难”的问题,他和党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官兵,转战大漠戈壁,历尽千辛万苦,跋涉24800公里,打井580余眼,先后圆满完成了解决边疆军民吃水用水难的“952”工程、张家口地震灾区的“百眼救灾扶贫井”工程、解决内蒙古贫困地区农牧民吃水难的“992”工程等,造福10万群众,被誉为“草原水神”。李国安还刻苦学习专业理论,成为水文、地质、物探、钻探等专业的行家,带领部队勘察了八千里边防线,收集了2万多个水文地质数据,对北部边疆地区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水文地质普查,新完成普查面积8.4万多平方公里,重复验证完成普查面积24万平方公里,调查水源点4000多个,采集各种实验样品7000多个,建起全军第一个水文地质实验室,填补了内蒙古北部边疆无水文地质资料的空白。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上不愧党,下不愧兵”的庄严承诺。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5次。中央军委授予他“模范团长”荣誉称号。         227.李剑英(1964-2006)  男,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94038部队飞行员。  李剑英始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飞行,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技术,先后4次改装新机,每次都是首批放单飞。在驻藏飞行训练期间,创下某机型编队飞行时间最长、高原超低空飞行高度最低等多项纪录。在20多年的飞行生涯中,他共飞行5003个架次、近2400小时,从未发生过任何“错、忘、漏”现象和事故征候,出色完成了高原驻训、科研试飞等重大任务。1999年,在一次飞行训练中,飞机因机械原因空中停车,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沉着冷静,以精湛技术成功实施了空中开车,避免了一起严重飞行事故。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驾机执行昼间飞行训练任务,飞机在着陆下滑时遭遇鸽群撞击,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战机下方,密集分布了7个自然村、数百户人家、三四千名群众以及车流密集的高速公路和收费站。为了保护地面数千群众的生命安全,危急关头他毅然放弃跳伞,极力控制飞机状态实施迫降,但未能成功,不幸壮烈牺牲,年仅42岁。他先后荣立二、三等功3次。2006年,空军为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228.李春燕   女,苗族,贵州省从江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现为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医生。  2000年,李春燕从卫校毕业后来到大塘村。该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生活贫穷,“小病扛,大病顶,实在不行把巫师请”是当地群众缺医少药的真实写照。2001年,为了利用自己学到的医术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春燕卖掉了家里3头耕牛中的两头,筹集资金2000元,开办了大塘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卫生室。卫生室创办之初,她连药箱也买不起,只好用竹篮子代替,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也是从当医生的父亲那里借来的,但是她仍以高度的责任心为村民们服务。当地村民家庭困难,看病吃药大多付不起钱,只能赊欠记账,久而久之,卫生室资金周转也就越来越难,李春燕家里为此还背上了7000多元的债务。为了筹钱买药,李春燕和家人把家里剩下的一头耕牛也卖了,最困难的时候,她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结婚戒指。李春燕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服务群众,共医治病人上万人次,接生婴儿百余人,她常常不顾个人安危抢救病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2007年,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229.李桂林  陆建芬夫妇  李桂林,男,彝族,四川省汉源县人,中共党员,1967年出生,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教师;陆建芬,女,彝族,四川省汉源县人,1966年出生,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教师。  1990年,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来到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任教,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地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妇。二坪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他们共培养了6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因为教学任务重,他们没有时间照看儿子和老人,儿子不小心摔伤了手,由于离卫生院太远,延误了医治时机,还留下了后遗症。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全身心投入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感动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巨变,是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2007年,李桂林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30.李素芝  男,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1970年入伍,现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  1976年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李素芝放弃留在上海工作的优越条件,主动申请进藏。在藏工作33年来,他始终怀着对西藏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先后攻克高原心脏手术和高山病防治两大世界医学难题,对急性高山病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使西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大幅下降,驻藏部队连续12年没有1名官兵因急性高原病死亡。他组织开展的15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中,20项创世界医学奇迹、36项属国内首创、86项填补高原医学空白,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20项。先后成功主刀大小手术13000多例,抢救垂危病人600多名,成功实施高原首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肾移植、背驼式全肝移植等手术。担任院长13年来,他先后带领500余批医疗队,行程百万余公里,巡诊病人30余万人次。他积极推行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为1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被藏族群众亲切地称为“门巴将军”。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7次。         231.李素丽  女, 汉族, 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出生,1981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京公交集团服务部副部长兼“北京交通服务热线”公交分中心主任。  1981年,年仅19岁的李素丽当上了一名售票员。她真心实意以服务工作为荣,自重自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在晃动的、时常拥挤的车厢里,她视乘客如亲人,始终坚持微笑服务,以真诚的爱心创造着让乘客上车如到家的舒畅环境。她热诚迎送乘客,服务周到,体贴入微,始终坚持做到“四多六到”: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几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尽情地享受着工作的愉悦,受到乘客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1999年,公交服务热线成立,李素丽作为“公交品牌”调入服务热线任负责人。公交服务热线不断发展,从开始的十几个人,到现在的100多人,成为北京交通服务热线,平均每天接电话17000余个,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岗和巾帼文明岗。无论在售票员岗位还是在管理岗位,她始终努力践行“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的工作理念,被乘客誉为“微笑的天使”。她是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职业道德标兵、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232.李梦桃  男,汉族,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1964年支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现任农六师奇台医院党委书记。  位于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均气温只有2.4度,居住着汉、哈萨克、蒙古、回、藏等5个民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李梦桃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坚持为牧民行医40多年。他开始学的是儿科,看到牧民高度分散,什么样的病人都可能遇到,就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在较短时间掌握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的一般医疗理论和技术,成长为全科医生。为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他还自学了哈萨克语,治病救人的同时积极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多年来,他靠着一匹马、一个药箱、一件羊皮大衣、一块毡子和一支枪,常年往返于几百个放牧点之间,为牧场的职工群众、牧民和边防战士送医送药。为了抢救群众的生命,不管白天黑夜,不论路途远近,接到病情立即出诊。行医过程中,他多次遇到恶劣天气,发生意外险情,始终无怨无悔。这些年,他走遍了牧场的每道山岭,累计行程26万多公里,救治病人2万多人次,接生800多个婴儿,赢得了牧区人民的尊重和爱戴,被誉为“哈萨克人民的好儿子”。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33.李登海  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1949年出生,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  李登海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以来,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连续30多个春节都在海南育种基地度过,以每年3至4代的速度进行科研育种,开创了我国紧凑型玉米育种先河。他研究的玉米品种7次刷新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被誉为“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2005年创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并保持至今。先后培育出紧凑型玉米杂交品种有52个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审定,获得4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0项专利。国家实施“九五”计划以来,他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41项,其中“高产玉米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他在全国各玉米生产区设立了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建成国内最大的玉米育种科研平台。目前,他培育的玉米高产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0亿亩,实现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共十四大、十七大代表,第八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234.杨业功(1945-2004)  男,汉族,湖北省应城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入伍,生前系第二炮兵副参谋长。  杨业功是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入伍40多年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以来,他把履行使命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看得比生命还重,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忘我工作。他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常规导弹旅,成功组织了第一枚新型  常规导弹发射,带领部队创造了新型导弹部队当年组建、当年形成实战发射能力的显著成绩。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命令第二炮兵向东海、南海预定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杨业功奉命负责阵地勘选、发射方案拟定和现场组织指挥,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勇于负责的精神,确保6发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打出了国威军威。此外,杨业功还多次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和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首都阅兵,为加快我军导弹部队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出了突出贡献。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仍然牵挂着部队战斗力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军委追授他“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35.杨利伟  男,汉族,辽宁省兴城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特级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杨利伟入选航天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面对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投身全新的载人航天事业。为适应新的任务,他惜时如金,勤学肯钻,不到两年时间,学完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等10多门高新技术课程,考核成绩全部达到优秀。为掌握过硬的航天技能,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克难关,日复一日苦练,一项一项攻关,在5年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8大类58个专业近百项的训练任务,熟练掌握了飞行程序和操作规程,以专业技术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选首飞梯队。首飞任务中,他沉着冷静,以良好的素质、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36.杨怀远  男,汉族,安徽省庐江市人,中共党员。1937 年出生,1956年入伍,1960年转业,交通部上海海运局长柳轮原服务员。   杨怀远曾先后担任原交通部上海海运局和平14号轮、大庆11号轮的生火工、服务员、副政委、政委。1980年他主动辞去政委职务,到长柳等轮继续担任服务员,直到1997年11月退休。38年中,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甘当人民的“挑夫”,自备120多种方便旅客的用具,肩挑小扁担,穿梭于旅客之中,为旅客排忧解难,被旅客誉为“老人的拐杖”、“孩子的保姆”、“病人的护士”。他独创一套语言服务和心理服务学,用日记积累了6000余首服务诗歌、顺口溜,还把服务经验写成40余万字的《讲点服务学》。他挑着一根为人民服务的小扁担,从青年、中年挑到老年,始终不计报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誉为“小扁担精神”。曾经被他帮助过的群众在他的47根扁担上写满了饱含真情的话语。他不仅是优秀的服务员,还是精神文明的宣传员。退休后,他成为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应邀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作报告600多场,认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承诺。1985年,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37.杨连第(1919-1952)  男,汉族,天津市北仓镇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团1营1连副连长。  杨连第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8月,他所在的部队奉命抢修陇海路八号桥,桥高45米,是全国有名的险要工程。杨连第脚踩单面云梯只身飞步登上桥墩,仅以一块木板作掩护,轻伤不下火线,连续三天爆破百余次,炸平5座桥墩顶面,荣立大功一次,并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11月,杨连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多次出色完成大桥抢修任务。1951年7月,当清川江大桥被洪水冲毁,杨连第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头顶美机的狂轰滥炸,采用“钢轨架浮桥”法,在6米/秒的激流中,奋战30多个昼夜,12次架设铁路浮桥,保证了军需物资及时运往前线并使正桥顺利抢通。1952年5月15日,已升任副连长的杨连第正在清川江大桥上指挥起重钢梁时,一颗定时炸弹突然爆炸,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3岁。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追授为“一级英雄”、“特等功臣”,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38.杨根思(1922-1950)  男,汉族,江苏省泰兴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杨根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参加过无数次战斗,靠着过硬的军事技术,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1950年11月,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 “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同年12月,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39.苏 宁(1953-1991)   男,汉族,山西省孝义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435部队参谋长。      苏宁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身在基层,心系全局,成为一名具有现代军事素质的指挥员。他率先垂范,带领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军事技术,掌握打赢本领。他时刻把祖国的安危挂在心上,紧盯世界军事科学的发展进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潜心钻研现代军事理论,挤时间撰写了70篇学术论文。他与战士情同手足,生前曾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1991年4月21日上午,苏宁现场指挥团队建制连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轮到12连投弹时,一名投弹手由于挥臂过猛,弹体碰撞到堑壕的后沿,手榴弹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监护员脚下。全神贯注的苏宁看到已经拉开拉火环的手榴弹冒着白烟,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大喊一声“快卧倒!”一个箭步冲过去推开监护员,俯身抓起手榴弹,想把手榴弹扔出堑壕,但手榴弹还未出手就爆炸了。两名战友得救了,苏宁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1993年,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40.谷文昌(1915-1981)  男,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生前曾任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 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干部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战场,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旱情。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并参加生产劳动。基层干部来汇报工作,什么时候都不烦。普通群众来反映问题,三更半夜也不嫌。他常年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谷文昌病逝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骨灰埋在东山岛上,每逢敬宗祭祖时节,都有老百姓祭奠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        241.邰丽华  女,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无党派人士。1976年出生,现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领舞演员,28岁成为艺术总监,塑造了特殊艺术经典《我的梦》。她领舞的《千手观音》,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震撼世界,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感动国人;她创编并主演的精缩舞剧《化蝶》轰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她将美奉献给世界,带领艺术团走遍祖国山山水水,出访五大洲60多个国家。她将爱传递给人间,带领艺术团开展大量公益慈善活动和义演,并用节俭下来的演出收入注资设立“我的梦”和谐基金,为四川地震灾区、左权革命老区捐款296万元,为国际慈善项目捐款40万美元。邰丽华以艺术与心灵之美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被誉为“美与人性的使者”,被世界残疾人代表大会称为“全球六亿残疾人的形象大使”,被联合国机构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她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42.邱少云(1926-1952)  男,汉族,四川省铜梁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87团9连战士。  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 “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一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43.邱光华(1957-2008)  男,羌族,四川省茂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7116部队副师职特级飞行员。  邱光华是我军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他始终以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高尚情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忠实履行使命任务。他先后飞过6种机型,累计飞行5800多小时,多次执行边防巡逻、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和战友一道开创直升机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悬停和载重飞行等数十项我军直升机飞行纪录。驾机开辟直升机青藏航线,填补了世界航空史上的一项空白。1987年5月,他驾机向被称为“黑色死亡之谷”墨脱运送救灾物资时,与一股强气流不期而遇,在他的沉稳操控下,直升机紧急迫降在海拔4200多米的山口,他身受重伤。伤愈后,他再次踏上墨脱航线。“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他不顾还有几个月就到停飞年龄和家中严重受灾的情况主动请战,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飞赴汶川等重灾区,累计飞行50多小时、63架次,运送物资25.8吨,转移受灾群众180人。5月31日,在执行任务返航途中,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飞机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邱光华光荣牺牲。2008年,他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他还先后荣立二、三等功6次。         244.邱娥国  男,汉族,江西省进贤县人,中共党员。1946年出生,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原副政委兼筷子巷派出所教导员。  在27年的基层民警生涯中,邱娥国走过的大街小巷超过1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圈,做到了“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摸索出了“一图、二本、三诀、四勤、五心”工作方法。“一图”,辖区平面图;“二本”,各项工作记录本、警民联系本;“三诀”,各种工作方法口诀;“四勤”,勤走、勤问、勤记、勤思考;“五心”,工作要有责任心、处理问题要公心、金钱面前不动心、百姓平安记在心、为民服务要真心。为此,邱娥国赢得了获得信息最多、提供线索最多、破获案件最多的“三多”民警称号。邱娥国心系辖区群众生活,他有一本孤寡老人帮扶记录簿,上面详细记录着辖区每位老人的基本情况;先后奉养了11位孤寡老人,为9位老人送终。  辖区一居民去世后,邱娥国不仅帮助办理后事,而且把他两个年幼的女儿接回家照顾,帮助她们完成了大学学业。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45.陈刚毅  男,汉族,湖北省咸宁市人,中共党员。1963年出生,现任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委副书记。  从事交通工程技术工作20年来,陈刚毅一直勤奋工作在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第一线,先后参加了武黄、宜黄、京珠等高速公路的建设。在各项工程建设实践中,他坚持不懈地学习,逐步成长为一名懂设计、会施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2001年开始,陈刚毅受组织派遣多次赴西藏支援交通建设。在担任湖北省援藏项目“湖北大道”总工程师时,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把质量关,把湖北大道项目建成了精品工程,创造了西藏城市道路建设史上路面最宽、建设周期最短、设计标准最高等10个第一,该项目被评为全国公路建设优质工程。2003年4月,担任西藏昌都地区214国道角笼坝大桥项目法人代表后,他带领工程项目组的同志,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艰苦创业,精心管理,大胆创新,狠抓质量。施工期间,陈刚毅被确诊身患癌症,但仍心系援藏建设工程,手术后7次化疗期间,4次进藏,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确保了援藏建设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赢得了广大藏汉群众的高度赞扬。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46.陈景润(1933-1996)  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数学家。  陈景润从小喜爱数学,在厦门大学读书期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1957年10月,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哥德巴赫猜想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陈景润全身心投入其中,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经过长期艰苦的科学研究,1966年,他在《科学通报》上宣布他证明了(1,2);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他的研究成果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其后,他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他的研究成果至今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领域还保持着领先地位。陈景润传奇式的学习成才之路,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科学的价值和魅力,激发起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投身科学研究的巨大热情。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47.麦贤得  男,汉族,广东省饶平县人,中共党员。1945年出生,1963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91708部队原副司令员。  1965年8月6日凌晨,“八六”海战打响。战斗中,611艇后左主机意外停车,轮机兵麦贤得立即跑过去帮助启动机器。一块弹片打进麦贤得的右前额,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在接受简单的包扎后,麦贤得又站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一刻不停地检查机器。额上的鲜血和流出的脑浆粘住眼角和睫毛,影响了他的视线,但他凭着平时练就的一手“夜老虎”硬功夫,顽强地坚守在战斗岗位上。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他穿来绕去,摸索着检查一根根管路、一个个阀门、一颗颗螺丝钉,由于失血过多,麦贤得的动作逐渐有些迟钝,但他的战斗意志却更加坚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居然能在几台机器、几十条管路里,检查出一个只有手指头大的被震松了的螺丝,并顽强地用扳手把螺丝拧紧,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麦贤得以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持到战斗胜利结束。炮弹片严重伤害了麦贤得的脑神经,他被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治疗。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他的伤情,周恩来同志亲自组织全国著名的脑外科专家为他会诊,指示一定要把麦贤得的伤治好。1966年,他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248.孟 泰 (1898-1967)   男,汉族,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鞍山钢铁公司炼铁厂副厂长、工会副主席。   1948年,国民党政府撤退前,鞍钢遭到严重破坏。为迅速恢复生产,孟泰带领工友们夜以继日地搜寻器材,在他的带领下,鞍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同时,他建立起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将收集到的器材及时分类整理,使鞍钢最早恢复的3座高炉的配管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为鞍钢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500多名技术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使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在“文革”中,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鞍钢生产,他顶着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在他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被工人们称为“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1967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49.孟二冬(1957-2006)  男,汉族,安徽省宿县人,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生前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孟二冬学科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化,是我国当代高校教师的典范。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潜心治学,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合著)、《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韩孟派诗传》、《千古传世美文》、《陶渊明集译注》、《中国文学史》(参编)等400多万字的专著。他历时7年的艰苦研究,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得到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多年来,孟二冬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孟二冬主动要求到石河子大学支教。支教期间,出现严重的嗓子喑哑,但他坚持为学生和教师授课,直至病倒在讲台上。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在北京治疗期间,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2006年4月22日,孟二冬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年仅49岁。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50.孟祥斌(1979-2007)  男,汉族,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共党员。1997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96164部队司令部机要参谋。  孟祥斌爱军精武,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专业技能,先后5次圆满完成重大军事任务,3次代表部队参加专业大比武,并取得优异成绩。他牢记我军宗旨,为失学儿童捐款捐物,参加义务献血,多次见义勇为。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陪来队探亲的妻子叶庆华和女儿诗妍,到浙江省金华市区购物。11时15分,一名女青年轻生跳江。孟祥斌发现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从10米高的城南桥上,跳入江中。他迅速游到女青年身边,托着她奋力向岸边游去。冰冷的江水浸透了孟祥斌的衣服,他在水中艰难地向岸边游了10多米后,体力渐渐不支。这时,一艘摩托艇闻讯开来,孟祥斌拼尽最后力气,将女青年推向摩托艇,自己却因体力耗尽,沉入江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孟祥斌舍己救人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金华市民,牺牲当晚,1000多名金华市民来到他救人的地方,为英雄“烛光守夜”。追悼会上,3万多群众自发到殡仪馆为他送行。2009年,他被中央军委追授“舍己救人模范军官”荣誉称号。         251.季羡林(1911-2009)   男,汉族,山东省临清县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46年回国参加工作,生前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资深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羡林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他精于语言,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多种学术领域,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作品,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等,计有包括散文著作在内的各类作品上千万字,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被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有高尚的品格。无论是二战期间滞留德国,还是“文革”期间被关在牛棚批斗,他都不忘祖国,不忘良知,不忘学术。他一生致力于文化交流和传播事业,尤其是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奋斗,充分展现了一位中国学者对东方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深切关怀和真知灼见。他被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被印度政府授予印度国家最高荣誉奖“莲花奖”。        252.明正彬  男,汉族,云南省龙陵县人,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现任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明正彬是我国公安禁毒战线的杰出代表。在16年的一线禁毒工作中,他先后深入贩毒团伙卧底侦查106次,亲自指挥、侦破各类贩毒案件1600多起,缴获海洛因等毒品3900多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1950多名,缴获各种运毒车辆170多辆,缴获毒资赃物折款5000多万元。在卧底侦查时,面对上膛的枪口顶住自己的脑袋,他沉着应对;面对抓捕中即将拉响手榴弹负隅顽抗的毒贩,他奋不顾身;对参与贩毒的侄子,他铁面无私。境外毒枭悬赏500万元,要买他的人头,4名歹徒两次绑架他3岁的儿子未遂,又向他的住宅投掷了3枚自制的汽油燃烧弹,欲置他和他的家人于死地,但他仍然无怨无悔,继续战斗在禁毒斗争第一线。他任玉溪市副市长兼任市公安局局长3年来,亲自走访和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先后平息和化解20余起重大疑难信访事件。2007年,他在中缅边境的打洛江边与民警一起蹲守,组织侦破了“11?10”特大贩毒案。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优秀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253.林 浩  男,汉族,四川省汶川县人,少先队员。1998年出生,地震前在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小学读二年级,现为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三年级学生。  林浩是个品学兼优、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孩子。“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林浩正走在教学楼的走廊里,他被从上面滑落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作为班长,在被埋废墟时,他带领同学一起唱歌,给被困的同学递矿泉水,鼓励同学战胜恐惧。爬出废墟后,发现一名昏倒的女同学,他立即把同学背到安全地带,交给校长。紧接着,他又一次返回废墟,救出了另一名受伤的男同学。因为救同学,林浩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但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在乎,还镇定地说:“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背完同学后,林浩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父母,医生给他检查完身体后,他拒绝了救助站人员的帮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一起从映秀镇步行7个多小时,安全撤离到都江堰。2008年8月8日晚上,林浩是唯一一位和旗手姚明走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前面的小朋友。2008年,他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荣誉称号。         254.林巧稚(1901-1983)   女,汉族,福建省厦门市人,无党派人士。生前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著名临床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上世纪30年代初,她对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生殖道结核进行研究;40年代末,开始对滋养细胞肿瘤和其他妇科肿瘤进行研究;50年代,她提出和组织了北京地区大规模的子宫颈癌普查普治,对新生儿溶血症诊治成功;60年代成功切除重达56斤多的巨瘤;80年代主持编纂《妇科肿瘤》。她为新中国妇产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上世纪50年代筹建了北京妇产医院,为我国妇产科学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接班人。她带头主编科普读物,造福了亿万妇女儿童。她不仅医术高明,医德医风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自她走上工作岗位到临终前夕,心中装着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在半个多世纪里,她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怀林”、“敬林”,以表达对她的敬爱和纪念。她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人民,被誉为“卓越的人民医学家”。她是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院士),是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55.林秀贞   女,汉族,中共党员。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  林秀贞视社会责任为己任,模范地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她三十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用真情温暖社会,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给予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心。她学科技、学经济,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并把企业作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基础。多年来,她为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不但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婚姻、治病等许多生活困难。她热心社会公益,积极捐款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支持文化娱乐队伍建设。她还关心乡村教育事业,出资4万多元改善乡村教育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救治并收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她还帮助29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圆了他们的“家庭梦”、“求学梦”、“养老梦”、“就业梦”。她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56.欧阳海(1940-1963)  男,汉族,湖南省桂阳县人,中共党员。195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8302部队7连班长。  无论是日常学习训练,还是执行施工任务,欧阳海都积极主动,奋勇争先,对自己严格要求,入伍3个月就加入共青团组织,第二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并当上班长。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全班战士的信任和支持,所带班被评为先进集体。1963年冬,欧阳海所在部队组织野营训练,他带领7班担任尖兵班,处处冲锋在前。训练进入尾声时,他所在班担负收容任务。11月18日,部队按照既定路线冒雨行军,在经过铁路轨道时,由广州开往武汉的282次客车鸣着长笛飞奔而来,响亮的笛声使一匹战马受惊挣脱缰绳,驮着炮架窜上铁路,横在中间。眼看一场车翻人亡的惨剧就要发生,危急关头,欧阳海奋不顾身冲上铁路,拼尽全力推开战马,避免了一起严重事故,保护了500多名旅客的生命安全,但他却被轧断左腿,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3岁。1964年,他被广州军区授予“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并追记一等功。同年,国防部命名欧阳海生前所在班为“欧阳海班”。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题词号召全国军民学习欧阳海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风格。        257.武文斌(1982-2008)  男,汉族,河南省邓州市人,中共党员。2002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1282部队炮兵指挥连实习士官。  “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武文斌割破手指写下请战书,坚决要求上前线,并说服未婚妻推迟婚礼,义无反顾奔赴灾区。武文斌当时不是党员,但时时处处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抗震救灾期间,连队组织的所有党员突击队,他都坚决要求参加,始终站在了党员的队伍里,抢险救人、转移群众、灾后重建他都冲在第一线。5月17日,具有军事地形学专长的武文斌被抽调到先遣队,担负前往汶川县三江乡展开搜救和转移重伤员的探路任务。由于道路严重被毁,山体滑坡,判定方位、选择开进路线异常困难。他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引导救援官兵以最快速度翻越3座高山,在第一时间把部队安全带到指定地域,为抢救伤员、转移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武文斌始终以“铁军”精神激励自己,在心中默默践行“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的诺言,连续奋战32天,因长时间过度劳累突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6岁。2008年,  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所在集团军党委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258.罗映珍   女,汉族,云南省临沧市人,中共党员。1980年出生,现为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民警。  罗映珍是全国公安战线的道德模范。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陪同丈夫罗金勇(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回老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他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每天早上5点,罗映珍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丈夫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每天晚上回到住处,都已是深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罗映珍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默默地坚守、默默地付出,用饱含着真情和热泪的日记呼唤着丈夫的苏醒。现在,罗金勇神智清楚,肢体、吞咽和言语功能障碍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旁人的辅助下,可行走50米,能完成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行为,并进行简单的交流。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她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公安民警家属等荣誉称号。         259.罗健夫(1935-1982)  男,汉族,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原航天工业部771所工程师。  罗健夫1951年7月参军,1962年12月调中国科学院西北计算机所,1975年调七机部771所。1969年,罗健夫作为课题组组长开始研制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1972年、1975年,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罗健夫对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把个人的待遇、荣誉、地位置之度外,他是I、II、III型图形发生器课题负责人,主要设计者和研制者,但在呈报科研成果时要求不署自己名字,3000元奖金也一分不取。婉言谢绝吸收他为中国电子学会成员,并两次让出评高级工程师的机会。在攻关日子里,罗健夫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全部业余时间用来刻苦读书、翻阅资料、思考设计。为了事业,罗健夫把个人生活简化到不能再简化,身上穿戴的仍是当年部队发的旧军装。家人为他添置衣物的钱,常常被他用来买了科研需要的书籍。1982年6月16日,正在调试设备的罗健夫突然病倒,被诊断为晚期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被追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60.罗盛教(1931-1952)   男,汉族,湖南省新化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罗盛教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时刻准备为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安宁而牺牲奉献自己的一切,作战一往无前,英勇杀敌,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7月,罗盛教所在部队进入临津江以东的驿谷川一带阵地。一天,连队驻地附近的安大娘家茅屋被敌机炸燃,正在连队统计实力的罗盛教不顾一切冲进茅屋,救出了安大娘和她的孙子,自己被火烧成重伤。1952年1月2日,朝鲜北部成川都石田里村少年崔莹在冰河上滑冰时,不慎压碎冰块跌进3米深的冰窟里。正在冰河上练习投弹的罗盛教听到求救声后,边跑边脱下棉衣,跳进冰窟实施救助,反复几次将崔莹推出水面,因冰层太薄都失败了,最后他潜入水下,使尽全身力气用头成功将崔莹顶出水面,救出崔莹,但自己却因体力耗尽壮烈牺牲,年仅21岁。1952年,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追记特等功,并被授予“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261.金 晶  女,汉族,上海市人,共青团员。1980年出生,现任上海市普陀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工会副主席。  1989年,9岁的金晶因恶性肿瘤接受了截肢手术。2001年,她成为中国第一批轮椅击剑运动员,多次代表中国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金晶当选北京奥运会境外火炬手。法国当地时间2008年4月7日中午12时30分,在受到“藏独”分子袭击企图夺走火炬时,金晶用残弱的身躯死死抱住火炬不放,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奥林匹克精神,拨动了中国民众的心弦,也让关心奥运会的全世界人民记住了这位勇敢可爱的“祥云天使”。“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金晶在6月9日就奔赴灾区,不仅带去了慰问品,还把自己坚强的信念传递给灾区的人民。她到上海市普陀区市政工程管理署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单位的捐款活动。随着灾区有伤员陆续来沪治疗,金晶经常到医院看望并激励他们以乐观的精神战胜灾难。上海市迎世博会600天行动期间,金晶又加入迎世博会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世博会志愿者宣传大使。她发起号召,尽己所能,宣传世博会知识,带领志愿者们投入到整治市容环境的各项活动之中。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         262.侯宝林(1917-1993)  男,满族,天津市人,生前系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侯宝林幼年家境贫寒,4岁时被舅舅送到北京,11岁起拜师学艺,经过多年艰苦奋斗,他的相声表演日臻成熟,成为名角。抗日战争期间,他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以高雅的情趣、质朴的格调、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和表演了《戏曲与方言》、《戏剧杂谈》、《夜行记》、《关公战秦琼》、《醉酒》、《戏迷》等数百个段子,其中很多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几代人所喜闻乐见。他录制的唱片行销国内外,他应邀出访国外,足迹所至,名声大震,被誉为世界级的“幽默艺术大师”、“东方的卓别林”。他还注重相声理论研究,并与人合著了《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多部专著。他的相声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把相声艺术变成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奋发向上的艺术形式,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他是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263.姚 明  男,汉族,上海市人。1980年出生,现受聘为美国NBA休斯敦火箭队队员。  姚明自开始篮球运动生涯以来,一直勤勉奋发、仁厚恭谦。14岁进入上海青年篮球队,18岁入选国家青年篮球队。在19岁入选国家篮球队之后,他珍惜难得机遇,刻苦训练,篮球技艺更加精湛,竞技精神更加迸发,并在国际国内赛场上,表现出了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良好素养。在2001年的亚洲篮球锦标赛上,他与队友一起夺得冠军;2002年,他以状元秀身份加盟NBA休斯敦火箭队,逐步成长为一个年年入选全明星赛的超级篮球运动明星。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等赛事中,他与队友协力合作,为我国男篮取得良好战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作为全球炙手可热的篮球巨星,他不仅具有良好的运动技艺,而且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他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捐款总额约200万元;一个月之后他又通过慈善基金向四川灾区捐赠200万美元,并免费拍摄公益广告,参与灾区慰问,以其个人影响力带动全社会为灾区献爱心。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         264.洪战辉   男,汉族,河南省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现为中南大学商学院学生。  洪战辉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难家庭。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由男孩成长为困难打不倒的男子汉。为了挣钱养家,他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周末还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为了照顾好捡来的妹妹,从高中到大学,从河南到湖南,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读书。为了给父亲治病,他背着父亲四处求医。洪战辉用坚韧和自强支撑着不幸的家庭,用真爱和责任演绎着特殊的亲情,12年的顽强坚持,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全家人重新团聚。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心洒向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看望困难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被团中央等部门授予全国大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全国自立自强大学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265.草原英雄小姐妹  姐姐龙梅,女,蒙古族,辽宁省阜新县人,中共党员,1952年出生,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妹妹玉荣,女,蒙古族,辽宁省阜新县人,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1964年2月9日,龙梅(12岁)玉荣(9岁)姐妹俩替父亲出去放牧集体的羊群,因遭遇突袭的暴风雪,羊群顺风乱窜,姐妹两人无法拢住羊群,在这紧急的时刻龙梅对妹妹说:“快去叫阿爸帮咱们拦羊。”小玉荣听了姐姐的话,掉转头顶着风雪拼命地跑,但当她发现姐姐一个人在暴风雪中的时候,没有自己这个帮手,羊群越发乱了。小玉荣顾不得再去叫阿爸,立即返回羊群,与姐姐拼命追赶羊群,努力不让一只羊丢失。从当天中午到第二天天亮,她们与暴风雪搏斗了20多个小时,年幼的妹妹筋疲力尽,昏倒在雪地里,姐姐继续追赶着羊群,集体的羊群最终安然无恙,姐妹俩却被严重冻伤。经过干部群众的大力营救,英雄小姐妹才双双脱离生命危险。但由于冻伤严重,龙梅失去了左脚拇趾,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草原英雄小姐妹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龙梅还是中共十大代表,玉荣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266.赵梦桃(1935-1963)   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工作,生前系西北国棉一厂职工。  赵梦桃是我国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陕西西北国棉一厂。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5分钟,可她只用2分50秒。她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1952年至1959年的7年间,赵梦桃创造了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仅节约棉花就达1200多公斤。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1956年,赵梦桃在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期间,观摩了同行“双手咬皮辊花”的技术表演,当即用糖葫芦杆当咬花辊反复练习,回厂第二天就把这种操作技术传授给大家。1963年,她又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她是中共八大代表,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         267.赵新民(1956-2002)  男,汉族,山西省文水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公安队伍,生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西门派出所教导员。  赵新民热爱公安工作,从警20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为了边城安宁,为了社会稳定,为了民族团结,忘我地工作,荣立三等功一次。在生死考验面前,他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2002年2月1日11时许,一名身绑炸药的犯罪嫌疑人,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门前勒索居民财物。接警后,赵新民迅速带领民警赶到现场。此时沿街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情况万分危急。赵新民指挥民警疏散周围群众和车辆,自己面对面做犯罪嫌疑人的劝导工作。歹徒不听劝告,还企图闯入天山百货大楼。一旦进入人流密集的购物场所实施爆炸,将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赵新民发现后,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将歹徒拦住。丧心病狂的歹徒看到罪恶图谋无法实施,突然引爆身上炸药。人民群众无一伤亡,百货大楼安然无恙,赵新民却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46岁。2002年他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公安部追授他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称号。         268.钟南山   男,汉族,福建省厦门市人,中共党员。1936年出生,1960年参加工作,现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40多年来一直耕耘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先后主持国家“863”、“十一五”科技攻关以及国际医疗合作等重大项目,荣获2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在临床治病工作中,他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同事和病人的广泛赞誉。2003年,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医疗方案,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显示出了科学家治学严谨的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在抗击非典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特等功。“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虽身体原因不能到前线,但他积极捐款捐物、亲自组织后方会诊,是一个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269.唐山十三农民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忠、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等村民,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  2008年初,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南方大部分地区,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和12名乡亲租了一辆中巴车奔赴灾区湖南郴州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正月初二上午到达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为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一干就是半个多月,直到完成任务后才返回家乡,他们被当地媒体誉为“唐山十三义士”,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2008年5月12日下午,宋志永和12位农民兄弟得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他们又主动来到灾情最重的四川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他们与解放军官兵等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挖掘搜寻了近60具遇难者遗体。后来,宋志永又将246名灾区孩子接到唐山玉田上学。宋志永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标兵,获得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集体负责人等荣誉称号。         270.容国团(1937-1968)  男,汉族,广东省珠海市人,中共党员。生前在原国家体委工作。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国家运动健将。  容国团从小喜爱并学习乒乓球,15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立下“三年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他苦心练就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发球精,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乒乓球左推右攻的传统技艺,并创造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开创了我国乒乓球“快、准、狠、变”的近台快攻技术风格。1959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1年4月,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面对中国队赛况落后的不利形势,他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并激情誓言:“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最终力挫强劲对手,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体坛一位里程碑式人物。1984年,他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         271.徐 虎   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出生,1975 年参加工作,现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徐虎物业有限公司物业总监。  徐虎自从事水电维修工作以来,踏实肯干,服务周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他制作了3只“特约报修箱”挂在居委会、电话间墙上。多年来,他每天晚上7点准时打开报修箱,义务为居民修理2100余处故障,花费了6300多小时的业余时间。有8个除夕夜,他都是在工作一线度过,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晚上七点的太阳”。他主动带徒,手把手地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传授给徒弟,形成了广泛的“徐虎效应”。24小时“徐虎热线”开通的10余年间,每年都要接到各类报修、咨询电话3万个左右。在上海各行各业的服务热线中,“徐虎热线”的知名度、美誉度始终名列前茅。1998年以后,徐虎开始从事管理工作。从普通的水电维修岗位到企业管理岗位,他坚持角色变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信念不变,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敬业、钻研和奉献精神,积极钻研物业管理和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撰写了多篇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论文。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72.徐本禹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辅导员兼校团委副书记。  2002年,当时正在华中农业大学读书的徐本禹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到贵州省大方县的小学进行为期23天的支教。支教结束时,他对孩子们许下“大学毕业回来教你们”的承诺。大学毕业时,他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自愿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两年。支教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拿出自己微薄的生活费资助当地的贫困家庭和学生。为此,他得了严重的胃病,视力急剧下降。在做好支教工作的同时,他积极争取社会援助改善当地办学条件,建成了两所希望小学,建立了华农贵州支教基金网,给每个捐款者回复了信息,如实公布每笔捐款的用途。返回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后,他时刻没有忘记贵州的贫困学生,成立了“红杜鹃爱心社”,为贵州近20所中小学建立了图书室,培训90余名乡村老师。从2004年7月至今,他先后筹措捐款100多万元,筹集捐赠物资折合金额超过500万元,全部用于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被中国红十字总会等部门授予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荣誉称号。         273.徐洪刚   男,汉族,云南省彝良县人,中共党员。1971年出生,1990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71332部队副政委。  1993年8月17日,徐洪刚在探家归队途中,与抢劫乘客财物的4名歹徒英勇搏斗,在胸部、腹部、臂部被歹徒连捅14刀、肠子流出体外50多厘米的情况下,用背心兜着肠子,忍着剧痛追赶歹徒,直至昏倒,用革命战士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正气歌。徐洪刚的英雄壮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徐洪刚始终保持英雄本色,不断在新的征程上建功立业。他把岗位当作提高素质的舞台,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摔打磨炼,先后摸索总结出“新兵教育48步法”、加强安全预防“四个能力”建设等10多个经验做法,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500多篇,出版了《生命礼赞》等3本作品集。他始终把为民服务、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义务担任几十所大专院校的校外辅导员,长期资助30余名失学儿童、下岗职工和灾区群众,还参加了1998年长江抗洪、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在汶川抗震救灾前线,他徒步带领官兵3次勇闯映秀至汶川的“死亡大峡谷”,为灾区群众送去了救命粮。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见义勇为的青年英雄、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274.桂希恩   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无党派人士。1937年出生,现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桂希恩发现了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村。从此他与艾滋病的防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凭着一个医生的良知和顽强执着,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查明了中原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实情。5年多时间里,他数十次到艾滋病流行区做调查、救治艾滋病人,为他们送医送药,接济他们的生活,还亲自动手为上千名艾滋病人抽血。2001年,为了证明艾滋病不会通过普通接触传染,打消人们的顾虑,他在众人怀疑和恐惧的目光中将5位艾滋病人接到自己家中与他们共同生活了5天,用自己的行动为艾滋病人争取生存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由于他的奔走呼吁,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的高度重视;因为他的宣传号召,让广大的老百姓认识了艾滋病,他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证实湖北省存在组织胞浆菌病的第一人,是发现湖北省马内菲青霉菌病的第一人。为了证实基因工程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他将第一针扎在了自己身上,受到人们广泛赞誉。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白求恩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75.秦文贵  男,汉族,河北省平山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现任中石油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全国青联副主席。  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的秦文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油田——青海油田。在那片戈壁荒漠里,他一干就是20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以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先后主持完成了“狮子沟裂缝油藏综合研究”、“尕斯库勒油田开发井优化井身结构”等多项科研项目,推广应用了“U型解卡法”、“成像测井”等数十项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大量生产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使两个月打成一口井的梦想变成现实。1995年,他在尕斯油田处理技术套管事故时,提出了钻井简化套管程序的大胆设想。经过半年的苦心钻研,秦文贵和他的科技组完成了简化套管程序课题,并成功地打出了4口深开发井,节约钻井成本近700万元。1992年,秦文贵获得了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的机会。学习结束后,他谢绝了国外石油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回到青海油田。他以对祖国石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锻炼成长之路。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76.袁隆平  男,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1930年出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从1964年开始,他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277.郭兰英  女,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1929年出生,1946年参加工作,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  郭兰英是民族声乐和民族艺术中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1946年,她毅然加入革命艺术队伍,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关怀下,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歌剧舞台上成绩斐然。在歌剧《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在《小二黑结婚》中扮演的小芹、在《青山常在》中扮演的冬花等,均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戏曲功底深厚,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所以她塑造的人物达到了歌唱与表演的高度和谐统一。她演唱的歌曲《北风吹》、《绣金匾》等,演唱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南泥湾》等民歌均为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名曲。她的演唱风格浓郁,字正腔圆,感情真挚,为民族声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郭兰英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大演出任务,而且经常送戏到基层。她还作为中国艺术的使者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她退出舞台后,在广东创办了民族艺术学校,将毕生艺术积累传给青年一代。郭兰英坚持民族艺术道路,在中国民族声乐和歌剧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她是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278.钱学森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1911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九大至十二大代表,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79.常香玉(1923-2004)  女,汉族,河南省巩义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河南豫剧院院长、戏曲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自幼学艺,13岁即以演出新改编剧《西厢》而闻名。她在艺术上勤奋好学,勇于革新,曾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她的演唱热情奔放,刚柔并济,挥洒自如,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她的表演刚健清新、细腻洒脱、优美大方,形成了独特的“常派”风格。她的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大祭桩》和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她积极传承民族艺术,主动提携新人。1948年,她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后改为香玉剧社,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等地区义演,以演出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体现出高度的爱国情怀,被誉为“爱国艺人”。她是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280.梅兰芳(1894-1961)   男,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他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就。他不但继承了京剧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对京剧旦角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和剧目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丰富的创造和发展。这些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他创立的“梅派”艺术体系成为旦行中影响极其深远的流派。其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抗日战争期间,他排演的《抗金兵》、《生死恨》,给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敌戏剧运动,增添了一笔浓烈的色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敌的决心。1941年,他毅然蓄须明志,不畏日伪政府的威逼利诱拒绝演出,息影舞台,表现了一代艺术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         281.黄 昆(1919-2005)  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黄昆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他自幼勤奋学习,热爱自然科学。西南联大毕业后,他长期从事物理理论研究,敢于突破理论成见。大胆从理论上预言了与晶格中杂质有关的X光漫散射,并被实验所证实,以后被称为“黄散射”。他受邀与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合著《晶格动力学》一书,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他提出关于描述晶体中光学位移、宏观电场与电极化三者关系的“黄方程”和由此引伸的电磁波与晶格振动的耦合,即后来称为极化元的重要概念,对理论物理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黄昆研究教学60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治学风格。他于195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期间,主持了中国半导体物理专业的创建工作,著有《固体物理学》教材,为中国信息产业培养了第一批人才。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82.黄继光(1931-1952)  男,汉族,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135团2营通信员。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部队受阻于零号阵地。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两名战士冲了上去,连续摧毁敌多个火力点。两名战士一名牺牲,一名负伤,他也身负重伤。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得如同白昼,几条火力点交叉扫射。他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顽强爬向最后一个火力点。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他用力甩出最后一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震昏了。就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吼叫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这时,黄继光醒来了,但弹药已经用尽,他便忍着伤痛,艰难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枪眼,以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1岁。1953年,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83.彭加木(1925-1980)  男,汉族,广东省番禺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彭加木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一个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分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他主动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以“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积极向组织要求赴新疆考察。1957年,他身患纵隔恶性肿瘤,回到上海治疗,以顽强的意志同疾病作斗争,病情稍有好转就重返边疆。彭加木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曾15次赴新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新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我国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上午10时,为解决缺水这一困难,他独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处,迷路后因饥渴而昏倒,不幸被狂风掀起的沙浪淹没,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82年,他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84.焦裕禄(1922-1964)   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85.蒋筑英(1938-1982)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  蒋筑英是我国光学界的优秀人才,他在科研中勇于探索,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在光学机械检测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1965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以后又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和镀膜要求,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他撰写的《关于摄影物镜光谱透过率》对中国的电影电视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是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装置、测试以及编制程序、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他对待同志、荣誉和个人利益有着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他掌握英、德、法、俄、日5门外语,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但从不据为己有。他帮助同事一遍又一遍修改论文,发表时却不让署他的名字;他和别人共同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光学界的重视,被邀请出席学术会议作报告时,他让合作的同事去,把荣誉让给别人;研究所评职称、分房子、提工资,他多次主动让给别人。1982年6月,蒋筑英到外地工作期间,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逝世,年仅44岁。他被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286.谢 晋(1923-2008)   男,汉族,浙江省上虞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导演,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电影艺术家。  谢晋一生拍摄了《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等20多部优秀影片。他始终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及观众的褒奖”。其作品紧贴时代、生活和人民大众,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赢得广大观众的盛誉,成为几代人敬重和爱戴的电影艺术家,为中国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电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遗产,鲜明的个人美学风格和强大的叙事能力成为几代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通过总结不同时期创作经历撰写的《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一书,见解独到,深刻透彻,对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产生了巨大影响。在5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他着力提携后辈,热心电影教学事业,倾情关注中国残疾人事业,为繁荣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长期致力于中外电影文化交流,为推广传播中国文化倾注了满腔热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等荣誉,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终生成就奖。         287.谢延信   男,汉族,河南省滑县人。1952年出生,现为河南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工人。  1974年9月,谢延信新婚一年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产后风不幸去世,留给他两个年迈多病的老人、一个呆傻的内弟和一个年幼的女儿。35年来,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3个亲人,大孝至爱,感人至深。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原本姓刘的他改姓妻姓。岳父瘫痪在床18年,他精心护理,端屎端尿,洗澡按摩,18年老人没有得过褥疮。为省钱给两位老人看病,他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打零工,经常挖野菜、捡菜叶,连水果也没舍得给自己买过。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劳动能力,内弟先天呆傻,在岳父去世后,谢延信对他们照顾得更是尽心尽力。他以不放弃照顾前妻一家人为前提,多次拒绝组建新的家庭,直到丧妻10年后才与志同道合的谢粉香组成新的家庭。2003年,谢延信因脑出血落下了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他便让妻子来焦作市共同照顾前妻一家。35年来,谢延信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无怨无悔地付出,维持着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孝颂歌。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88.韩素云  女,汉族,山东省梁山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现任广西南宁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副主任科员。  韩素云长期以来竭尽全力积极支持丈夫为国戍边,被誉为“好军嫂”。1983年在家务农的韩素云为了支持参军戍边的未婚夫倪效武安心服役,未过门就主动搬进未婚夫的家,毅然挑起了一家9口人的生活重担。她既要照料多病的祖母、公婆,又要照顾双目几乎失明的小叔和上学的双胞胎小姑,还辛勤耕种12亩责任田。十年来,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孝敬公婆,和睦邻里。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她不幸患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但就是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她每次给丈夫去信也从不透露任何难处,总是宽慰丈夫要安心部队工作。在她的支持鼓励下,倪效武10多次受嘉奖并荣立二等功。1997年3月,韩素云随军被安排到广西南宁市财政局工作。她爱岗敬业,工作从未出过差错。每逢春节或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她都赶到部队看望。先后为11名大龄军官作“红娘”,并帮助8名待业军嫂找到了工作,还资助辍学孩子重返校园。多家企业想请她做产品广告或当企业形象代理人,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好军嫂’的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为个人谋利。”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89.鲁冠球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1945年出生,现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  鲁冠球于1969年以4000元钱起家创建万向集团。近40年来,他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以积极开放的思维走出去,使企业成为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一流整车厂的配套合作伙伴,并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10个国家建立了涵盖汽车零部件制造、矿产资源开发、远洋捕捞等领域的22家公司。他时刻不忘是农村、农业、农民养育了自己,把反哺农业当成企业的光荣和使命,成立万向三农集团,先后在黑龙江、新疆、河北、江西等地投资发展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远洋渔业等,使数十万农民从中受益。他提出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一天做一件实事、一个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理念受到社会好评。目前,他带领的万向集团,以年均增长25.89%的业绩,发展成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2008年万向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7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3.91亿元。他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九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90.窦铁成  男,汉族,陕西省蒲城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现为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  窦铁成立足本职工作,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走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之路,从一名只有初中文  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专家。参加工作30年来,他先后主持安装铁路变配电所38个,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窦铁成解决技术难题52个,解决送电运行故障310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小革新30次,提出设计变更6次,为企业节省成本、创造效益1380万元。1997年以来,窦铁成担任电务公司供电分公司供电部部长,保持安全生产3000多天,获得用电业主等单位的锦旗11面。他不仅自己坚持学习,不断进步,还把所学知识和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其他工友,用持之以恒的意志、勤奋好学的精神、待人以诚的品格影响身边每一个人,带出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学习型工作团队。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专业共有职工460人,窦铁成的徒弟就有308人;全公司共有电力高级技师7人,窦铁成的徒弟就有5人。他被工友们称为“金牌工人”、“工人教授”。他被授予全总火车头奖章和铁道部劳动模范。        291.赖 宁(1973-1988)  男,汉族,四川省石棉县人。1973年出生,生前系石棉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  赖宁是品学兼优的英雄少年。1988年3月13日,赖宁写完作业向楼下走去,一眼望见冲天的火焰正在山林里蔓延,那是县城附近的一家工厂的信号线被大风吹到高压线上,由于电线短路的火花引起了山林大火。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火海一片,以每秒10米的速度蔓延。大片国有林、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石油公司油库面临巨大的危险。赖宁一见此状,来不及向生病的妈妈打个招呼,就飞快地直奔火场,汇入全县2000多人的救火队伍中,投入扑火战斗。他英勇顽强,不顾个人安危,一次又一次地冲向火海与火魔拼搏。天快要黑了,在现场领导的命令下,赖宁和他的同学,以及妇女、老人都被强行用汽车送下山。归途中,山火又席卷起来,他扒住卡车边喊了一声:“我下去了!”立即跳下汽车冲向火海,又一次加入到扑火队伍中。大火终于扑灭,3500多亩国有林保住了。第二天上午9时,人们在火势最凶猛的地段,发现了赖宁的遗体:右臂紧紧抓住一棵小树,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他牺牲时年仅15岁。他被授予英雄少年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292.雷 锋(1940-1962)  男,汉族,湖南省望城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639部队汽车连班长。  雷锋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解放后,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雷锋日记”真实记录了他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始终以“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冲到最前面。他乐于助人,关心同志,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外地,只要遇到别人有困难,他都尽全力帮助。“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年传为美谈。他生活俭朴,把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基本都捐寄给受灾群众和需要帮助的战友。1960年,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一次捐款就达200元。他长期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为中小学生买书、送文具,讲自己的成长经历等,激励青少年成长。1962年8月15日,他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年仅22岁。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93.翟志刚  男,汉族,黑龙江省龙江市人,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1985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  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至17时00分,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他在茫茫太空挥动五星红旗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翟志刚入选航天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投身载人航天事业后,他勤奋学习、刻苦训练,2003年光荣入选首飞梯队,2005年再次入选神舟六号飞行梯队,2008年以优异成绩入选神舟七号任务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为备战“神七”任务,他先后完成了低压舱训练、模拟失重水槽训练和出舱活动程序训练等全新训练科目。尤其在低压、水槽等高风险、高难度、高负荷的出舱活动训练中,他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熟练掌握了低压和模拟失重环境下的各项操作技能。在“神七”任务中,他作为出舱航天员,坚毅果敢,不畏艰险,在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密切配合下,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为我国探索和利用太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94.谭 彦(1960-2004)  男,汉族,吉林省集安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副院长。  1985年,谭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技术开发区审判庭工作。由于刚建立开发区法院工作条件艰苦,加之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患了严重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医嘱长期全休治疗。当得知生命已变得短暂可数时,他没有被病魔所吓倒,也没有住院治疗和休养,而是经常身揣诊断书,更加拼命地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他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从不接受吃请,不办关系案和人情案,成为一名铁法官。在担任开发区法院民事和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期间,他不仅带领全庭干警多办案、办好案,而且自己年结案就达108件,高出平均水平44.4%,结案率、调解率、无超审限等3项指标名列全院第一,经他办理的案件无一改判。1994年6月,他连续高烧5天不退,还坚持4次开庭,庭审完后才去医院治疗。2004年11月,谭彦因病逝世,年仅44岁。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法院模范、十大中国杰出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       295.谭千秋(1957-2008)  男,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谭千秋从教26年,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奖励。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后,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从三楼返回四楼。看到水泥天花板即将坠落,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        296.谭竹青(1931-2005)  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谭竹青从事居委会工作50多年,始终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时时处处心系群众,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努力发展社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她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先后创办了鞋厂、商店、印刷厂等十几个企业,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等服务场所,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组织开发建设居民住宅楼,拆除棚户区,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把委内街、巷、胡同全部修成了柏油路,方便了居民出行,使东站十委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上世纪80年代初,她拿出自己的微薄积蓄创办社区服务网点。为解决社区居民孩子入托,她无偿把自家住房拆掉一半扩建幼儿园。十几年来,她把政府发给自己的10多万元奖金全部用于社区建设和扶贫帮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26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项。         297.樊锦诗  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扎根戈壁沙漠40多年,潜心于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为敦煌莫高窟这一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她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等13项文物保护工程,独创了一套新型砂砾岩石窟崖体裂缝灌浆、风化崖面防风化加固的材料、工艺和技术,使莫高窟文物保护环境得到改善,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她规划出新世纪敦煌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蓝图,首次提出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护和展陈利用的构想并付诸实施。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积极开展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成功解决了敦煌石窟研究和保护的有关难题。她牵头起草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成为甘肃省第一部为保护一处文化遗址作出的专项立法。她编写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集中展示了敦煌石窟百年研究的成果。她是中共十三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98.潘 多  女,藏族,四川省德格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江苏省无锡市体委原副主任。  潘多是第一位从北侧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著名女登山运动员。她原是拉萨西郊“七一”农场的一名工人,1958年12月参加中国登山集训队。潘多从小热爱登山运动,不论是跑步还是负重行军,她从不落后男队员一步;她意志坚强,再苦再累从不吭声。她1959年2月4日登上6330米的唐拉堡峰,同年7月7日登上新疆慕士塔格顶峰,创造了女子登山高度世界纪录。1961年6月17日她与另一名运动员一起登上7595米的公格尔九别峰,再次打破女子登高世界纪录。1975年她已经37岁了,而且是3个孩子的母亲,但作为中国登山队副队长,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8名男队员一起,于5月27日从东北山脊登上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女运动员,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登山队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精神,展现了新中国妇女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精



Powered by XRT中文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